2022年芒種時間:2022年6月6日 00:25:37,農歷2022年五月(大)初八。
2023年芒種時間:2023年6月6日 06:18:10,農歷2023年四月(大)十九。
芒種,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。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。每年的6月5日左右,太陽到達黃經75°時為芒種?!懊⒎N”也稱為“忙種”“忙著種”,是農民朋友的播種?!懊⒎N”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。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,如晚谷、黍、稷等。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。同時,“芒”指有芒作物如小麥、大麥等,“種”指種子。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。芒種前后,我國中部的長江中、下游地區,雨量增多,氣溫升高,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,空氣非常潮濕,天氣異常悶熱,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霉,所以在我國長江中、下游地區也叫“霉雨”。
芒種物語
斗指巳為芒種,此時可種有芒之谷,過此即失效,故名芒種也。
芒種三候
一候螳螂生,二候鵑始鳴,三候反舌無聲。
芒種是我國古代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。每年公歷的6月6日前后太陽移至黃經75°時,便是芒種節氣的開始。
芒種中的“芒”指的是有芒作物,如晚谷、黍等,“種”則指播種?!懊⒎N”的涵義是這個時節最適宜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。過了這一節氣,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,因此農諺也有“芒種忙忙種”的說法。
芒種前后恰逢傳統節日“端午節”,在這個節日里,人們以吃粽子、祭水神、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屈原這位忠心為國的古代良臣。
在芒種過后,黃河中上游地區的雨量將會上升,而華南、東南季風帶也會進入一年中的雨量高峰期。與此同時,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季節,日照減少,雨量增多,低溫天氣仍可能出現。
雖然陰雨連綿的天氣十分有利于夏播作物的生長,但對人的健康卻是十分有害的。所以在芒種時節,應該注意體質的調養,以保持通泄自如、機體宣暢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◎食粽解暑有講究
氣溫的波動在芒種世界較為劇烈,在此期間,人們很容易上火。而粽子則是民間的解暑圣品。中醫理論認為,粽子的原料糯米和包粽子的竹葉、荷葉都有清熱去火的功效,可以預防和緩解喉嚨腫痛、口舌生瘡、粉刺等癥狀。如果想達到降火的功效,最好選擇以紅棗、栗子做餡的粽子。紅棗味甘性溫,可以養血安神,而栗子則有健脾補氣的功效。適當吃一些這兩種食材做餡的粽子,對維持人體健康十分有益。應該注意的是,粽子雖然有解暑功效,又是節日佳品,但不能貪食。因為糯米的粘性較大,吃得太多會傷到脾胃,引起腹脹、腹瀉等。尤其是老人、兒童以及消化系統較為脆弱的人,更不能多吃粽子。即使是脾胃較好的人,也應該“少食多餐”,不宜每餐都以粽子為主食。由于粽子中所含有的膳食纖維一遍較少,所以容易造成肥胖或便秘。如果食用粽子后出現腸胃不適,可以喝一些清淡的湯水,如冬瓜湯、竹筍湯、絲瓜湯等,然后等上半個小時,再吃些水果,以此來增加纖維的攝取,以保證營養均衡。
此外,糖尿病患者應該避免食用以紅棗、豆沙等糖分較高的食材做餡的粽子,而高血壓患者則應該盡量少吃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。
◎芒種補鹽別太咸
天氣在芒種之后會變得越來越熱,人體中的鹽分也會因為出汗而逐漸流失。許多人習慣喝水或者吃飯的時候多加點鹽來補充鹽分,這是不錯的選擇。但要注意補充應適量,尤其是給兒童補充鹽分更是不能過量。
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,鹽可以讓人們的膳食更加豐富多彩。缺了鹽,不僅飲食淡而無味,人的身體也會變得疲乏無力。但是鹽分的攝取也不宜過多,太多的鹽分會誘發支氣管哮喘、感冒、胃炎、脫發等疾病,并可能加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,對少年兒童的危害則更為嚴重。
那么每天應該攝取多少鹽分才算適宜呢?世界衛生組織認為,成年人每天所需的鹽量不超過6克,兒童則按照體重相應減少。這里的鹽量不僅僅指作為調味品的鹽的用量,還包括醬油、咸菜、咸鴨蛋以及其他含鹽食物之中的含鹽量。所以咸泡菜、腌咸菜、咸魚、蝦醬等高鹽食物謹慎食用。
芒種最應該吃的食物
鴿肉
養生功效
《食療本草》中提到,鴿肉可以清熱解毒、生津止渴、調精益氣等,是食療食補的上佳選擇。在芒種適當吃一些鴿肉,不僅可以調養精氣神,還能在輔助治療頭暈目眩、記憶力衰退、血虛閉經、惡痔瘡癬等癥狀方面療效顯著。
挑食標準
應該挑選體型較大、活力充沛的肉鴿。
食而有道
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鴿肉中的營養成分,最好采用清蒸或者煲湯的方法來烹飪鴿肉。
適可而止
80-100克/次。
補益有方:
山藥玉竹鴿肉湯
●【材料】白條乳鴿2只,山藥100克,玉竹50克。
●【調料】鹽、味精、料酒、胡椒粉、蔥段、姜片各適量。
●【做法】
①鴿子洗凈,切塊;山藥去皮,切塊;玉竹用開水泡軟。
②山藥焯燙;水中加料酒,放鴿肉焯燙。
③山藥、鴿肉、玉竹、蔥段、姜片入鍋,大火燒開4——5分鐘。加蓋小火燉10分鐘,加鹽、味精、胡椒粉調味即可。
萵筍
養生功效
萵筍中鉀離子的含量比鈉鹽高二十多倍,所以在盛夏時節食用萵筍,可以使體內的鹽分趨于平穩,還可以清熱解毒、去火利尿,在緩解高血壓和心臟病方面有一定效果。另外,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,萵筍具有獨特的抗癌作用。
挑食標準
應該挑選葉片平滑、新鮮無黃葉、根莖粗大飽滿、肉質細嫩多汁、無抽薹和空心的萵筍。
食而有道
生吃可以有效地保留其豐富的營養素。由于萵筍具有比其根莖更高的營養價值,所以應盡量把葉和根莖一同進行烹飪。
適可而止
60克/次。
補益有方:
粉皮拌萵筍
●【材料】萵筍500克,粉皮100克。
●【調料】鹽、醋、味精、蒜泥、香油各適量。
●【做法】
①粉皮掰段,洗凈,用清水泡軟,焯熟,撈出放涼;萵筍去皮,洗凈,切片,焯熱,撈出放涼。
②取一盤,放入粉皮和萵筍,加入鹽、醋、味精、蒜泥、香油,拌勻即可。
萵筍燒牛肉
●【材料】牛肋條肉800克,萵筍250克。
●【調料】番茄醬、料酒、鹽、白砂糖、香油、蔥段、姜片、植物油各適量。
●【做法】
①牛肉切塊,焯后沖去血沫;萵筍去皮,切滾刀塊,焯熟。
②炒鍋放入植物油燒熱,放牛肉、蔥段、姜片、料酒略炒,加鹽、白砂糖,倒清水沒過牛肉,大火燒沸后撇去浮沫,改小火燉至肉爛,挑去蔥段、姜片,關火。
③炒鍋放植物油燒熱,放番茄醬炒透,將牛肉連湯、萵筍一起倒入鍋中,燒沸后用大火收汁,淋香油即可。
萵筍牛肚
●【材料】牛肚500克,萵筍200克。
●【調料】鹽、料酒、蔥段、姜片、醋、白砂糖、香油各適量。
●【做法】
①牛肚洗凈;萵筍洗凈去皮,切條,焯水,撈出瀝干,裝盤。
②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燒沸,放入牛肚,加入料酒、鹽、蔥段、姜片煮熟,撈出牛肚放涼,切條,放在萵筍上面。
③取一碟,放入白砂糖、香油、醋拌勻,蘸食即可。
萵筍肉片
●【材料】萵筍1000克,豬瘦肉100克。
●【調料】鹽、味精、蔥段、姜片、胡椒粉、高湯、蛋清、水淀粉、植物油、香油各適量。
●【做法】
①萵筍去皮,切薄片;豬瘦肉切片。
②碗中放鹽、水淀粉、蛋清、肉片攪勻。
③炒鍋放植物油燒熱,下肉片滑至斷生,撈出控油。
④原鍋留底油燒熱,放蔥段、姜片爆香,下萵筍片煸炒幾下,加高湯、味精、胡椒粉、鹽均勻。
⑤用水淀粉勾芡,放入肉片,炒勻,淋入香油即可。
●適時保養“精氣神”
傳統中醫學理論一直認為精、氣、神三者是驅病延年的內因。正如俗話中說的那樣,“人體三寶精氣神”,只要保持精充、氣足、神全,就能保證人體的健康。而芒種,正是最適合養護“精氣神”的時候。
“精氣神”三位一體,不可分離?!熬迸c“氣”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而“神”則是外在表現,即精神狀態和思維活動。精可化氣、氣可化精,而神則駕馭精于氣。由于三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。所以任何一部分的失調都會影響其他二者,只有保持三者的和諧與穩定,才能保證人體的健康。
要養“精”,就需要做到清心寡欲、清淡飲食、戒酒制怒。過度縱欲會造成內分泌紊亂。影響消化系統和血液循環;飲食油膩會大量消耗陰津,造成精虧;酒精會使精氣紊亂;發怒則會傷及肝臟。造成精液虧損。要養“氣”,則需要做到盡量少言,以免元氣受到損傷。要養“神”,則要做到寡思,避免熬夜和用腦過度。
●端午未過,仍須保暖
雖然進入芒種以后,天氣逐漸變得炎熱,但是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依然時常侵襲我國,導致有些地區的氣溫狀況并不穩定。即使進入六月份,東北地區在某些時候還可能出現4℃以下的低溫,而華北地區的氣溫有時也低至10℃左右,長江下游地區的氣溫也曾低至12℃。俗語中的“未食端午粽,破裘不可送”指的就是此類情形。在端午節之前,氣溫隨時有可能下降,所以一定要避免由于突然降溫而受涼。如果白天下雨,晚上氣溫可能會隨之下降,如果此時寒濕之氣入侵人體,感冒或其他疾病就有可能發生。
較之于春季,人體的散熱和保暖功能在芒種前后會發生很大的變化。人體的汗腺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變得活躍,如果這時候天氣突然變冷,寒濕之氣便會很容易地侵入人體。所以我們應該根據氣溫的變化而隨時增減衣物。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兒童,更應該注意防寒,避免由于天氣的驟變而生病。
◎小暑養生,不坐木凳和硬板凳
俗話說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”。所謂“夏不坐木”,指的是夏天不應該在露天的木凳上坐太長時間。因為夏季空氣溫度大、并且雨水多,木質的凳子椅子受到風吹雨淋,里面會積聚很多潮氣。當天氣轉好之后,潮氣便會向外散發。如果在潮濕的椅子上坐得太久,很有可能會得痔瘡、風濕或者關節炎等疾病,還有可能會傷害脾胃,引起消化不良。
還有一種說法叫做“夏天不坐硬”,指的是老年人在夏天不宜坐在太硬的地方。因為人坐下時,坐骨直接與座位接觸,而坐骨的頂端是滑囊,滑囊能分泌液體以減少組織的摩擦。但對于老年人來說,由于體內激素水平降低,滑囊的功能退化,分泌的液體會隨之減少。加上在夏季時著裝很薄,有的老人身體較瘦,坐在板凳上,坐骨結節將直接與板凳接觸,可能會導致坐骨結節性囊炎。
小暑時節如果要在戶外乘涼,最好準備個薄墊子。如果沒有墊子,最好不要在木椅上坐太久,特別是剛下過雨后。
◎安度小暑,合理著裝
穿著合理在小暑時節能起到降溫消暑的作用,十分有利于身體健康。
首先,盡量選擇紅色衣服。紅色可見光的波長最長,對于吸收日光的紫外線非常有效,可以有效地防止皮膚老化及癌變,保護皮膚。不宜選擇白色的棉質服裝,因此類衣物常含有熒光增白劑,很有可能會將紫外線反射到臉部。
其次,應常常把佩戴的首飾摘下來擦洗。由于夏季天氣炎熱,人們的汗液分泌較多,佩戴首飾的部位容易汗濕而滋生許多細菌。經常把佩戴的首飾摘下來,并對首飾和皮膚接觸的部位進行擦洗,可以防止皮膚受到感染。成其是皮膚容易過敏的人,在選擇佩戴首飾的時候一定要十分注意。
最好,佩戴可以抵擋紫外線的太陽鏡。由于小暑時節陽光強烈,如果太陽鏡沒有防紫外線功能,那么可能比不佩戴太陽鏡更容易受到紫外線的侵害,從而使眼睛受到損傷。由于兒童的眼睛嬌嫩,遇到強光更容易遭受損害,所以他們更需要佩戴太陽鏡。但要注意的是,6歲以下的兒童不宜長時間佩戴太陽鏡,因為他們的視覺功能還未發育成熟,長時間佩戴可能會引發弱視;對他們來說,較為妥當的方式是在陽光強烈的時候佩戴,等陽光變弱了就及時取下。
◎芒種養神,做好心理調適
芒種來臨,天氣逐漸變熱,而空氣的濕度也會隨之增加。天氣的悶熱使得人體的汗液無法自如地排放出來,時間稍長,就會使人陷入“精虧、氣虛、神弱”的狀態。在這種狀態下的人往往會感到疲勞、困倦、萎靡不振。
只有精氣神都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,人體才能達到陰陽平衡。因為“神”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,即精神狀態和思維活動,它能控制一切的生命活動。所以養神就成為了調節精氣神的關鍵。
所謂“神強必多壽”,在芒種時節注重養神,讓人腦得到充分的休息,保持恬靜淡泊、處事不驚的心境,才能使得通體舒暢,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。在心理調試方面,可以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:
第一,積極樂觀地生活。當心情不好的時候,可以把全部精力傾注在多姿多彩的生活當中,轉移注意力,發現生活的美好。
第二,創造平和愉悅的心境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,是調適心境最好的方式。從自身的條件出發,試著去創造一個使自己身心愉悅的環境。
第三,明智地生活?!敖馃o足赤、人無完人”,不要過度苛求別人,也不要過分要求自己。萬事順其自然,心胸自然會逐漸開闊,情緒也會趨于穩定。
第四,學會贊賞自己。試著去發掘自己的優點,不要輕易地看輕自己,試著贊美自己做成的事情和擁有的美好品質,讓生活美好起來。
第五,適度地陶冶情操??梢酝ㄟ^聆聽舒緩的音樂、參加戶外運動、培養子自己的興趣愛好等方式來豐富自己的生活,陶冶心智。
第六,積極鍛煉,提高免疫力。慢跑、太極拳、下棋、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,既可以增強體質,也可以提高自控能力,穩定情緒。
◎踩石健身重方法
踩石健身這種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,據說是由遠古時期人們赤腳跳舞演化而來的。中醫學研究也發現,腳在光滑有鵝卵石上來回踩踏,可以刺激腳部的穴位,促進體內的氣血通暢,以達到保健的目的。這種健身方法十分簡單而且安全,因此頗受人們的喜愛。
在踩石健身的時候,一定要把精力集中在路面上,以免扭傷和跌傷。對于剛開始從事這項活動的人來說,雙腳可能會有不適甚至疼痛的感覺,因此保持適當的運動量是必要的,要講求循序漸過。雖然小暑時節天氣較為炎熱,但是鵝卵石在清晨仍然比較涼,可能會使一些人受涼并感到關節疼痛。尤其對患有關節炎、脈管炎等寒涼性疾病的人來說,最好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踩石健身。健身以后要把腳洗凈,并用毛巾把腳擦到發熱為止,這樣能使微循環有所改善,有益健康。
但要注意的是,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踩石健身。如果盲目選擇則可能適得其反。例如腦部受損、炎癥未愈或者患有足跟骨疼、腳趾腱鞘炎和囊腫等足病的人都不適合進行這項運動。如果強行運動,可能會加重病情。而對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和關節退行性病變的老年人來說,每次踩石健身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5分鐘以內。
◎“夏練三伏”要適度
由于夏天人體的新陳代謝最為活躍,通過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,保持身體健康。所以很多專家提倡“夏練三伏”,認為勞逸結合有助于我們安然度夏。
夏季鍛煉時,運動強度一定要適當。在高溫天氣里長時間持續運動,很容易讓體溫保持在比較高的狀態中,造成中暑、脫水,甚至休克。所以每天的運動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之內,而且在運動后要及時補充淡鹽水,然后吃一些能夠補充蛋白質的食品。這些都非常有助于緩解疲勞。
但要注意的是,由于肝臟功能衰退,老年人的抗熱能力比起青年人要差許多,因而比年輕人更容易中暑;加上老年人的血液深度較高,很容易引發腦血栓、心肌梗死等病癥。因此當氣溫達到30℃以上時,老年人應該適度減少運動量,以半個小時為宜,并且最好選擇在早晨進行鍛煉。
貼心提示:
中暑是夏季十分常見的一種運動傷害,其癥狀為大量出汗、疲乏、惡心、頭昏等,為了及時應對中暑,最好隨身攜帶人丹、十滴水、藿香正氣水或清涼油等防暑藥物,在發現中暑先兆時,應馬上停止運動,到通風蔭涼處休息,服用或者涂抹藥物,飲用消暑的飲料或者涼開水。如果癥狀沒有得到緩解,應及時就醫。
◎養脾護胃操
【功效】具有柔軟脊柱,緩解頸、背、腰、髖部疼痛,使脾胃得到滋養和加強,促進消化的作用。
【方法】
1.取舒適坐姿,雙腿向前伸直,兩的和放在大腿上,自然呼吸。吸氣,向內側彎曲右腿,將右腳放于左大腿根部,腳心朝上。呼氣,上半身略向左轉,右臂向前伸出,右手抓住左腳,同時左臂收向背部,盡量攬住腰部右側。
2.頭部轉向左側。自然呼吸,保持這個姿勢10——20秒鐘。然后換另一側做同樣的練習。
【提醒】
以上程序每天晚上做1次。
◎健肺呼吸操
【功效】加深呼吸幅度,增大通氣量,改善肺通氣功能,防治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、鼻炎等癥。
【方法】
1.挺身直立,兩腳并攏,雙臂自然下垂,放于身體兩側。吸氣,雙臂自體側向上舉起,高過頭頂,雙手合十。呼氣,以脊柱底部為支點,上半身向前彎曲,背部和雙腿成直角。保持這個姿勢10秒鐘。重復練習10次。
2.挺身直立,雙腳稍分開,雙臂側平舉,與地面平行,雙手半握拳,拳心向上。手臂向上彎曲,前臂與上臂垂直。前臂向內側落下,拳頭落至肩膀。重復上述動作10次左右。
3.挺身直立,雙臂自然下垂,放于身體兩側。右腿保持直立,左腿屈膝上抬。雙手抱住左膝,使膝蓋盡可能地貼近胸部。保持此姿勢10秒鐘。換另一條腿做同樣的練習。
24 節氣表